Now reading:

黄金:先横行再反弹

黄金:先横行再反弹

  • June 2025
  • 华侨银行
  • 10分钟

虽然黄金由历史高位回落,但由于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我们预期金价最近下跌将激发投资买盘。黄金在央行持续大幅买入的情况下有望继续获得良好支持。

Vasu Menon
华侨银行董事总经理,
投资策略,
财富管理部(新加坡)


贵金属

  • 金价于4月底触及每盎司3,500美元的新高后现已回落,原因是关税撤销改善美国增长前景,令黄金等避险资产的需求下降。金价飙升亦开始损害部分需求,特别是黄金首饰。尽管如此,由于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我们预期金价最近下跌将激发投资买盘。黄金在央行持续大幅买入的情况下有望继续获得良好支持。
  •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贷评级后,投资者对美国财政健康的信心有所动摇。美国政府债券近期未能对冲股票下行风险,更凸显黄金在长期投资组合中的价值,因为黄金被视为是财政及央行信誉受损时的有效对冲工具。若美元走弱或财政忧虑再度升温,推动更多交易所买卖基金资金流入,我们认为金价在6至12个月的展望期有反弹空间。随着提前订单完结以及情绪冲击抑制支出,即使软数据开始企稳,美国经济活动数据未来数月仍可能转弱。我们认为美元走弱的趋势仍保持不变,并继续看好黄金作为对冲衰退忧虑的工具,尤其是在美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即将公布之际。

石油

  • 尽管俄罗斯表达保留意见,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在7月份仍连续第三个月同意大幅增加每日石油产量41.1万桶,供应激增可能加剧油价的下行压力。但美国石油库存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为油价提供下行保护。投资者亦对上行风险小心翼翼,因为美国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的可能性日益上升,令俄罗斯石油及天然气前景雪上加霜。俄乌冲突目前并无解决迹象,外交渠道停滞不前。美伊核谈判继续缓慢推进,但进展有限。若美伊达成核协议并放宽制裁,布兰特期油价格可能跌破每桶60美元,但若未能达成协议甚至出现升级行动,则油价可能回升至每桶70美元以上。
  • 油价短期内可能因供应问题而进一步下跌,但我们维持对布兰特期油12个月目标价为每桶65美元的预测。我们认为,由于美国页岩油企业的盈利能力面临威胁,其供应可能会大幅放缓,因此布兰特期油价格低于每桶60美元的情况在中期内预计难以持续。若油价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亦可能决定暂停取消减产。油价下跌亦可能促使美国最早在8月补充战略石油储备。

货币

  • 受关税降级(中美达成90日临时休战协议)其后又重新升级(美国威胁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50%关税,并对并非在美国制造的智能手机征收25%关税)影响,美元5月反复波动。总统特朗普亦表示,美国将致函部分贸易伙伴单方面订下新关税税率。目前尚未清楚这些新关税是迭加于现行税率之上,或取代原有的关税税率。除上述关税不确定性外,特朗普的税收及支出法案以及穆迪下调美国信贷评级,亦为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蒙上阴影。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该法案将使目前已累积36.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在未来十年再增加约3.8万亿美元,预算赤字可能扩大至占GDP约7%。虽然这可能在短期内刺激增长,但却引发对美国债务和预算赤字在中期不断上升的轨迹以及相关主权风险的忧虑。这些因素加上围绕特朗普关税的政策不可预测性以及美国优越论消退,可能进一步削弱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和情绪。
  • 受欧洲央行鸽派言论以及关税不确定性影响,欧元5月表现反复。截至本文撰写之时,尽管美国威胁对欧盟商品征收50%关税,但欧盟与美国仍在进行贸易谈判。若50%关税得以落实,潜在影响可能包括对美出口减少、欧盟经济增长忧虑以及欧洲央行进一步减息以支持经济增长。欧盟与美国之间的潜在贸易协议可能导致欧元在短期内从近期高位回落。但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寻求多元化资金流动中“沽售美元”的交易仍然活跃,包括欧元在内的替代储备货币可能会受惠。
  • 美元兑日元于5月的走势犹如过山车,原因是受日元套利交易平仓(因长端收益率急升)、月底美元买盘资金流、关税不确定性、通胀数据和日本央行言论所影响。最新的CPI报告显示,日本4月份核心通胀率达到3.5%,年增速加快至两年多以来的最快,主要由于食品成本上涨7%。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呼吁对食品通胀风险保持警惕。高于预期的CPI数据显示,日本央行政策正常化的希望依然存在。虽然日本央行政策正常化的时机可能会推迟,但政策正常化并未脱轨。联储局与日本央行的政策分歧以及美元多元化主题仍应支持美元兑日元整体下行趋势。关税方面,日本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于5月24至25日的周末与Jamieson Greer和Howard Lutnick在内的美国官员完成了第三轮会谈,同时有传言指日本首相石破茂可能在6月份与特朗普亲自会面。日本官员希望尽快在下次G7峰会(6月中旬)前推动达成贸易协议,并期望货币协议能作为协议一部分。倘若成事,或会导致美元兑日元走低(视乎是否获悉具体细节,因为此类货币协议的细节未必会披露)。
  • 美元兑在岸人民币5月份走低,由于中美达成90日贸易休战、美元汇价偏软,以及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持续走低(但幅度温和),令在岸及离岸人民币均见下跌。我们认为,政策制定者仍可能延续先前美元兑人民币高企时的稳健调控节奏,以审慎态度引导人民币升值。在当前阶段,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政策制定者的主要目标。人民币若出现大幅升值,可能驱使出口商抛售美元持仓,而这一循环(若发生)可能导致人民币过度强势及波动加剧,此非政策制定者所乐见。从亚洲货币整体来看,人民币确实对其走势有一定影响力,这主要是源自于贸易、投资流向及市场情绪的连动效应。亚洲外汇与人民币30天的滚动相关性亦已上升。若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偏向非负面(如当前的正面预期),基于人民币相对较低贝塔属性,亚洲货币甚至可能录得超过人民币的涨幅;反之,若市场对人民币看法转为负面,则可能制约亚洲货币的升值空间,并对其产生负面溢出效应。
  • 新加坡元今年表现良好,截至本文撰写之时,年初至今兑美元升值约6%。尽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今年两度放宽政策,新加坡元依然表现稳健。这主要由于新加坡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在特朗普关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基本因素稳健以及美元汇价偏软。这亦是过去20年来最强劲的年初至今表现。我们继续预期美元兑新加坡元的下行趋势温和,基于:(i)关税降级,其对区域增长的影响大致可控(即没有出现急剧衰退);(ii)预期美元汇价持续偏软;以及(iii)联储局在适当时候恢复其宽松周期。展望未来,新加坡金管局早前下调2025年增长及通胀预测,加上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显示若宏观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进一步放宽政策的大门仍然敞开。但4月份核心通胀率回升亦显示,继今年1月和4月连续两次放宽政策后,7月份货币政策会议上未必有迫切需要第三次放宽政策。尽管如此,我们将继续关注通胀、增长和关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