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面临放缓
新加坡经济在2025年第一季同比增长3.8%,但环比却收缩0.8%(经季节性调整),后者是自2023年第一季以来首次环比下降。
这项2025年第一季初步预估优于我们所预测的同比增长3.5%(环比下降1.1%,经季节性调整),但低于彭博社共识预测的同比增长4.5%(环比下降0.4%,经季节性调整)。这较2024年第四季的5.0%同比增长有所放缓,但与去年同期的3.2%同比增长(环比增长0.3%)情况相符。
制造业在2025年第一季度领先
在各行业中,制造业以5.0%的同比增长领先,这可能是由于在美国关税宣布之前出现提前出货的情况。其次是建筑业同比增长4.6%以及服务业同比增长3.4%。
制造业在2025年第一季除化学品和一般制造活动外,所有其他产业群的产出均出现同比增长,但环比依然收缩4.9%(经季节性调整)(这是自2024年第二季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在这之前的2024年第四季的增长则是持平。
建筑业获得公共与私人部门建筑活动的支持,但在2025年第一季也环比下降2.3%(经季节性调整),这是自2024年第一季以来首次环比下降。
在服务业领域,领先的包括批发与零售贸易以及运输与仓储(同比增长4.2%)、信息通讯、金融与保险以及专业服务(同比增长3.0%),以及住宿与餐饮服务、房地产、行政与支持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同比增长2.5%)。服务业中的零售贸易是明显的薄弱环节,而机械、设备和用品部门则支撑批发贸易领域。资讯科技与数码解决方案持续的强劲需求,提振了信息通讯部门,而总部和商业代表办事处与管理咨询也提升了专业服务领域。银行与支付服务也为金融与保险业做出了贡献。房地产行业的私人居住房地产的交易也出现改善。
2025年官方经济增长预测下调
正如预料,2025年官方增长预测从之前的1-3%下调至0-2%。这要比2024年的4.4%的显著放缓。由于全球局势充满关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美中两国针锋相对造成的局势升级,加上半导体和制药等行业面临的关税威胁,使最近几周的全球贸易和增长前景都出现下调,且尚未出现触底的明确迹象。
再加上全球/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商业和消费者情绪受创,以及资本支出和招聘意愿的预期回落,导致外部需求前景面临显着疲弱的风险。
制造业、批发贸易、运输和仓储业将面临贸易放缓带来的脆弱性,而金融和保险业也将在避险情绪、信贷中介活动低迷和消费者信用卡支出疲软的情况下,面对更大的波动性。
贸工部表示,由于面临显著下行风险,他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全球和国内发展,并在必要时对预测进行进一步调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指出,由于新加坡高度依赖贸易并与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因此今年的总产出水平将低于潜在水平。
可能出现技术性衰退
由于美国的初步关税在四月份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破坏,并且在未来几个月内预料将带来实际经济影响,因此技术性衰退有可能发生。
假设关税谈判没有使对等关税长期解除,以致全球贸易与增长预料不会在近期内改善,则2025年第二季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因而再次出现环比收缩(经季节性调整),从而使新加坡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对于2025年下半年,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2024年第三季同比增长5.7%,2024年第四季同比增长5.0%),可能进一步导致经济增长下降,同比增速可能接近停滞。这将使我们对2025年全年的增长预测更接近同比增长1.6%(如果对新加坡征收的10%关税依然存在),低于我们在4月2日解放日后且在美中关税从54%迅速飙升至目前的145%水平之前所做出的2.1%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由于2024年下半年基数较高,因此在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压力下,制造业预料将出现萎缩,不过建筑业和服务业今年应该还是会出现同比扩张。
金融管理局宽松政策
金融管理局最近在连续第二次会议上放松货币政策设定,小幅降低升值幅度,但其波幅或中心水平维持不变。这与我们之前认为新元名义有效汇率(S$NEER)斜率将趋平50个基点的观点保持一致。
金融管理局也将2025年的整体与核心通胀预测从之前的1.5-2.5%与1-2%下调至同比增长0.5-1.5%。金融管理局指出,一至二月份通胀率显著放缓,随着全球需求放缓以及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促使进口通胀前景显得温和,而国内劳动力市场降温对名义工资增长有所影响,同时劳动生产力也在改善。
金融管理局也指出,一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重新调整基数对通胀下降只是造成小幅影响。金融管理局将密切关注全球和国内发展,并对通胀和增长风险保持警惕。我们认为,如果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则货币政策依然有可能进一步放宽。对于产出缺口转为负值以及通胀下行风险,其措辞显然偏向鸽派。
对等关税可能会对新加坡经济产生通缩影响,因为中国会将出口转向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而对商业和消费者需求的抑制效应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显现。基于美中贸易战升级、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以及对我们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和增长前景的经济影响,我们将2025年的整体和核心通胀预测从之前的同比增长1.5%下调至同比增长1.2%。
尽管如此,随之可能推行的宽松财政措施更为重要,货币政策只是作为辅助措施。由副总理颜金勇领导的工作小组已经成立,以帮助企业和工人应对当前的各种不确定性,增强他们的韧性,并更好地适应新经济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的政策立场是准备在必要时采取更多行动。新加坡拥有充足的财政资源,完全有能力这么做。如果经济状况接下来继续放缓,预料在今年稍后时段可能会推行更多财政支持,也许是以预算外配套的方式提供。短期而言,广泛的美元和美国国债市场走向,可能会对新元和短期新元利率产生更大的影响。
本广告未经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审查。
为便于参考,本文件已被翻译成中文。英文原文与中文译文之间有任何差异或不一致,以英文原文为准
本文信息仅用作供一般公众使用以及/或者讨论之目的,其未考虑任何特定人士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别需要。本文件中的信息不构成研究分析或者推荐建议,因而不应当视作研究分析或者推荐建议。
在不违背上述总体性说明的情况下,请您在做出购买投资产品的承诺前请财务顾问将您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别需要纳入考虑并就任何投资产品的适合性向其寻求意见。如果您选择不向财务顾问寻求建议,您应当考虑该等产品是否适合您。本段的说明不构成购买或销售或认购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或达成意向交易或参与任何特定交易或投资战略的要约或请求。投资有风险,包括投资本金的可能亏损。
本文所载信息可能包含对未来事件或某些国家、资产、市场或公司未来表现的预测或其他前瞻性表述。实际发生的事件或结果可能存在重大差异。针对过往表现的数据未必能够推测未来或可能发生的表现。无论以何种方式提及具体公司、理财产品或者资产类别均仅用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构成对前述的推荐。
本行、其连属公司、其相关董事及/或雇员(统称“关联方”)将来或许或可能在本协议所述投资产品或发行人中拥有利益。这些利益包括影响此类投资产品的交易,并向此类发行者提供经纪、投资理财及其他金融服务。本行及其关联方也可能与此类投资产品的提供者有关联,并从其收取费用。
针对本文所述的任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任何说明、数字、意见、观点或评估),华侨银行均不作出任何陈述与保证(包括但不限于关于信息准确性、实用性、充分性、时效性或完整性的任何陈述与保证),并且任何人不得依赖华侨银行就前述信息作出任何陈述与保证。华侨银行不承担更新信息或更正本文中任何在之后可能变得明显的不准确之处的义务。本文所述所有信息可以不经通知而更改。华侨银行不应当对任何人基于本文所述的任何信息而作出的行为承担责任或对由该等行为直接或间接引起、或与该等行为相关的或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负责。
未经华侨银行书面同意,本文内容不得全部或部分复制或传播。
本文内容是对新加坡银行和华侨银行报告中的投资意见和建议之概述。就前述两个实体对投资产品和/或证券发行人可能存在的利害关系请参见它们各自的研究报告。
跨境营销免责声明